粘弹体防腐胶带因具备自修复性、高粘性、跟随基材变形的特性,其起鼓原因通常与材料特性、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,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如下:
粘弹体胶带自身柔韧性不足,若胶带基材与粘弹层的复合工艺存在缺陷,可能导致胶带在弯曲或变形时内部应力分布不均,形成局部起鼓。
粘弹体胶层由“弹性体基材+增粘剂+防老剂”等组成,若增粘剂添加量不足,导致初始粘结力不够,或弹性体基材交联度不当,会导致胶层与基材的“持久粘结力”不足,后期易因环境温度变化与基材分离起鼓。
生产过程中若胶料混合不均,含颗粒杂质,或涂胶时卷入空气,胶带出厂时胶层内部已存在微小杂质或气泡,贴合后杂质处无法与基材贴合,内部气泡会随环境温度升高膨胀,直接导致胶层起鼓。
1. 基材表面处理不达标
粘弹体胶层依赖“高粘性”与基材紧密贴合,若基材表面存在杂质或状态异常,会直接破坏界面粘结,形成起鼓空隙。
基材(如钢管、管件)表面的轧制油、防锈蜡、粉尘等,会在粘弹体胶层与基材间形成“隔离层”,导致粘弹体胶层无法与基材直接接触,仅粘在杂质表面,后续因胶层轻微收缩或外力作用,杂质处易脱离基材,形成起鼓。
基材表面有残留清洗水、冷凝水,粘弹体胶层贴合后,水分无法快速挥发,长期滞留会逐渐削弱胶层与基材的粘结力,水分受热膨胀时直接顶起胶层,形成“水胀型起鼓”。
若基材未达到Sa2.5级除锈,粘弹体胶层无法包裹并贴合锈迹表面,锈迹与基材的附着力弱,后续锈迹脱落会带动胶层起鼓;若基材表面过于光滑,粘弹体胶层的“机械锚定效应”不足,粘结力下降,易因轻微外力导致界面分离起鼓。
2. 施工工艺与粘弹体特性不匹配
粘弹体胶层需通过外力压实,才能让胶层充分填充基材表面的微小凹陷、排出界面空气。若手动缠绕时未用专用压辊反复压实,或机械缠绕时压辊压力过小,胶层与基材间会残留微小空气泡,初期可能不明显,但随着粘弹体胶层的“蠕变特性”,小气泡会逐渐聚集变大,形成可见起鼓。
粘弹体胶带拉伸率通常要求≤5%,若施工时过度拉伸,胶层会因“弹性回缩”产生内应力,后期应力释放时会拉动胶层与基材分离,在搭接处或拉伸集中区域起鼓;搭接宽度不足,或搭接处未额外压实,会导致搭接界面存在缝隙,外界水汽/空气从缝隙渗入,在搭接下方聚集,逐渐顶起胶层形成“搭接起鼓”。
粘弹体胶层对温度敏感,且长期受基材热胀冷缩的应力影响,易因“温度变形差”导致起鼓。若胶带用于户外或温度变化大的场景,基材(如钢管)与粘弹体胶层的“热膨胀系数”差异较大,温度升高时,胶层膨胀幅度远大于基材,易在基材凸起处(如焊缝、划痕)被“顶起”;温度降低时,胶层收缩幅度更大,易与基材分离形成空隙,逐渐发展为起鼓。
若胶带用于如塑料管道等柔性基材或受振动/沉降的场景(如埋地管道),基材长期变形会将应力传递给粘弹体胶层,若胶层与基材的粘结力不足以抵抗变形应力,会导致局部界面分离,空气渗入后形成起鼓。
粘弹体防腐胶带起鼓的核心原因是材料应力释放、施工缺陷与环境作用的综合结果。通过优先选择适配场景的粘弹体型号、严格控制基材表面质量、按材料特性规范施工,并关注长期使用环境的温度变化,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起鼓。
版权所有:山东全民塑胶有限公司
备案号:鲁ICP备09078405号-7 鲁公网安备 37052102000191号
网站建设:东营远见网络
版权所有:山东全民塑胶有限公司